top of page

有心生好蛋,誠懇待自然──走訪誠懇友雞農場

雞蛋從哪裡來的?生物學家會回答由雞而生,不懂事的小孩子會說冰箱裡來的,但現實裡我們知道,雞蛋是從養殖場來的。印象中的養殖場應該是密集且陰暗的飼養環境,母雞群被分別關在籠子裡面,定時供水及飼料,當他們生下雞蛋後就會被運輸帶送到機器面前通過重量等要素進行分類裝盒。這樣的飼養環境不僅高效,也能夠節省成本。但有一群人對於這樣的飼養方式產生質疑,決定從自身開始改革,改善養雞的環境,希望藉此改變雞蛋的品質。



誠懇友雞農場就是以這樣的理念建立的,當筆者到達位於苗栗銅鑼的偏遠農場時,曾一度以為是要踏青郊遊而非農場參訪。農場主人林育誠夫妻熱情的招待我們,跟隨老闆的腳步我們走向雞舍,這裡的雞舍比起筆者所認知的不算特別大,但雞隻的密度較低,可以感覺每隻雞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整個雞舍由中間的巢箱分成兩邊,母雞們上竄下跳著,非常可愛。雞舍的外面則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母雞們放牧時的去處,可惜參訪時因天氣不穩無緣得見。



農場主人以前曾跟著父親一起養雞,對於他們現在實行的養雞方法很有感觸。兩者最大的差異莫過於成本,但通過自然的方式解決問題,讓自己得到另一種成就感。比如會偷走雞蛋的老鼠,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會被蛇捕食掉,把雞隻飼養在較為空曠的場域,鋪上沙土讓牠們能夠通過沙浴減少致病的機會,就不用依靠大量的抗生素,聽著農場主人為我們科普自然知識與養雞的經驗感覺受益良多。



農場主人更在較高坡度的地方使用「太陽蜂巢」,當筆者一行人前往查看時已經有一窩蜜蜂進駐。這種太陽蜂巢是由名為Günther Mancke的養蜂者所設計,這種蜂巢能夠幫助蜜蜂更好的建立巢穴,而且在蜂蜜產量豐沛的時候,人類還可以通過頂端的蓋子來拿到生產剩餘的蜂蜜。


逢甲大學合經系汪浩老師表示,透過教育的方式推廣,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支持的產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花出去的錢並沒有浪費。筆者深表認同,若是將來有價格較高的農產品,不妨去了解背後生產者是否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保護自然。



經過此行的考察,筆者一行人認為這種自然農法勢必是未來的趨勢,最大的好處在於以前人類用科技來控制的問題都回歸自然原本的法則,這種農法能大幅減少汙染與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在講究環保、保護自然的現代而言無疑是一帖良藥。然而同行的蛋農也提醒,自然農法看似完善,但不僅成本高昂,產量與效率同樣不如人類利益薰陶出來的養殖方式。




照片/陳羿熏

文稿/賴維哲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