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里山山美部落遇見山之美

2020年8月20日至22日,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師生與警察廣播電臺節目主播蔣蓉在人文社會學院翟本瑞院長帶領下,至阿里山鄒族山美部落進行教育部USR部落創生的參與者共保系統計畫進行考察工作坊,希望透過大學的專業力量協助部落產業結構的升級。

風景秀麗的山美部落福美吊橋


本次參訪的山美部落位於阿里山鄉,屬鄒族七大部落「南三村」之一,緊鄰曾文溪與塔乃庫溪交會、風景秀麗的達娜伊谷。鄒語中,達娜伊谷(Tanayiku)指的是忘憂谷的意思,是鄒族的傳統獵場。過去達娜伊谷溪流清澈湍急、巨石林立,溪中有著高海拔特有俗稱苦花的高山鯝魚,魚群在溪流中聚集覓食,鱗光閃閃,十分壯觀。達娜伊谷也是台灣第一個進行社區自治河川保護公約的地方,魚群保育有成,一度創造可觀的觀光收益,所得補助山美部落各項社會福利。但是自從莫拉克風災重創達娜伊谷,改變了河道樣貌、衝擊觀光產業,造成部落青年人口大量外移,傳統文化面臨嚴重斷層。



逢甲大學團隊於達娜伊谷吊橋前合影


山美部落在地小農溫英峰先生,曾任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曾推動達娜伊谷的封溪護魚,對於人和土地的自然共生的有著高度理念。在莫拉克風災後,溫英峰全力投入農業,以自然農法耕作種植有機蔬果、飼養家禽家畜,提供給自營餐廳「山之美」,也為族人提供工作機會。溫英峰表示,「自然農法的特色就是產量不高,但我們不太追求產量,夠用就好了。」目前農場作物很多,其中最具經濟規模的是筍類,包括麻竹筍、桂竹筍、轎篙筍、劍筍,一年四季皆可輪流收成。風災過後為了改善經濟,溫英峰購入機具投入鮮筍加工,整合當地筍農,將剛採收的鮮筍以加溫、真空或曝曬乾燥等方式,製成筍乾、即食筍片等產品直接販售,不經過盤商轉手,努力為族人創造收益。也因此溫英峰的農場相當適合加入PGS參與者共保系統,並結合逢甲USR計畫合作的眉溪、清流、古樓及山美部落,形成共同保證的體系;再經由行銷團隊建構網路平台,與既有通路合作,升級部落小農產業。

警廣主持人蔣容採訪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溫英峰

剛冒出頭的新鮮竹筍,完全是自然農法種植

帶領計畫團隊考察農場的溫英峰先生


除了PGS共保系統之外,計畫團隊也導入故事文案及圖文編輯的專業。在考察參訪期間,計畫團隊亦進行實地的專業攝影、取材、食材擺盤等任務,同時也讓部落共同參與;另外,中文四陳怡雯、中文三蔡侑峻兩位同學帶領的文創團隊,也結合先前的考察經驗在山美部落進行「行銷企畫」簡報提案,包括產品包裝設計、文字構思、廣告文案到整體賣場的規劃,讓部落深受感動,也期望透過逢甲團隊協助部落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重新包裝後,亦能提升產品價值,圖為計畫團隊重新擺盤的鮮炒佛手瓜

計畫團隊於山美部落進行實務工作坊


莫拉克風災至今已超過十年,風災重創的不只是達娜伊谷的自然景觀,更嚴重影響鄒族人的生活。為了生存,許多族人離鄉背井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部落青年人口大量外移,傳統文化的傳承力道日漸薄弱。溫英峰提到,「八八風災後日子很難過,但是我們只能向前走。即便沒有辦法回復到往日榮景,唯有堅持、學習才能讓族人重新站起來。」因此逢甲團隊將透過教育部及大學資源,讓專業知識學用合一,從PGS共保系統、故事行銷、平面設計以及形象改造等企畫,再透過電子商務相關通路及平台,重新擦亮山美部落優質、無毒農產品的招牌。

文稿/蔡郁青

照片/蔡侑峻、陳怡雯、張心瑜、楊雅涵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